曾经,在“欧洲中心论”世界观里处于边缘地带的东方板块,正在动力电池领域成长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去年,欧洲市场连续第二年在电动汽车销量上领跑世界。
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36万辆,一举超越了中国。而要知道,欧洲市场的汽车销量仅为中国的二分之一。
但让欧洲市场感到“卡脖子”的是,作为电动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几乎清一色全部来自中日韩三国,被东亚企业团团包围的欧洲供应商们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多年来,欧洲一直将电动汽车电池业务拱手让给外国公司,现在它想要加入进来。”据彭博社报道称,“焦虑”的欧洲市场正争相从零开始建立电池供应链。
“东方力量”崛起的恐慌
近年来,在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飞速地“攻城掠地”下,欧洲市场对于东亚动力电池的“恐惧”达到了巅峰。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的总装机量为137Gwh,同比增长17%。其中,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在全球市场的装机量为34GWh,以“一己之力”占比近四分之一。
其中,针对欧洲市场,宁德时代正大举“入侵”。早在2018年夏天,宁德时代就公开签署协议将在德国埃尔福特建厂。而一年后,宁德时代修改原计划,将产能提升至100GWH,这是原来的7倍多。
而这家成立于2011年动力电池“新秀”还仅仅只算是动力电池欧洲淘金者的后来者。
早在宁德时代声名鹊起之前,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日本松下均纷纷在欧洲投产。就以韩国的LG化学为例,2015年开始在波兰建设电芯工厂;2017年,LG明确表示将把波兰工厂打造为欧洲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工厂总投资达到16.53亿美元。比LG稍晚一些,三星SDI也在2016年宣布了在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的计划,地点选在了匈牙利,投资3.58亿美元。
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宁德时代全年装机量达34GWh,同比增长2%,涨幅较小。排名第二的LG化学全年装机量仅比宁德时代少3GWh,达到31GWh,较2019年增长了19GWh,涨幅达150%。前三名企业合计装机量90GWh,市场占比达到66%。
排名前九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5席,除了宁德时代之外,分别为比亚迪、远景、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分列第四、第七、第八、第九。这也意味着,欧洲电动车电池被东亚包圆了。
东方动力电池巨头的悄然崛起,自然引起了欧洲的重视甚至是警惕。
据相关机构测算,电池成本最大相当于整车成本的60%。根据国内市场价格显示,三元锂电池售价约为1.5元/wh,而三元电芯的成本不足0.9元/wh。由此可以推断,自产电池可以有效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
因此,在巨大的电动车需求面前,欧洲自然不愿意成为产业链中的下游环节,被东亚电池制造商完全掣肘。
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CLEPA)会长Roberto Vavassori曾发出警告:限制燃油车带来的欧洲电动车需求急剧增长等于直接为中国供应商带来更多业务,其中还有日韩厂商参与竞争。欧洲需要合理的转换期,而不是直接将主动权交给中国。
“欧洲厂商每制造一台电动车就需要支付4,000 至7,000 美元的电池成本给中国厂商。欧洲应该专注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同时发展其它降低碳排放的方法,比如提高发动机能效和燃油结构。” Roberto Vavassori表示。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不足也影响到了奥迪e-tron的产能,奥迪不得不将今年电动SUV产能由5.58万辆下调至4.52万辆辆,同时推迟了sportback版的量产时间至明年。
十年内欧洲电池产量有望占全球三分之一
为了能从中国宁德时代公司和韩国LG处“分得一杯羹”,北欧地区、德国、法国、英国和波兰都出现了不少“潜力选手”。
包括瑞典的初创锂离子电池厂商诺斯沃特(Northvolt AB)、英国初创公司Britishvolt 和法国的Automotive Cells,以及特斯拉和大众汽车集团。在政府至少61亿欧元(73亿美元)的支持和一年内10倍于此的投资计划推动下,一场欧洲电池业务冠军的争夺赛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