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交叉编译
发表于:2016-12-11 | 分类: 嵌入式编程
字数统计: 593 | 阅读时长: 2分钟 | 阅读量:

  交叉编译这个概念的出现和流行是和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发展同步的。我们常用的计算机软件,都需要通过编译的方式,把使用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的代码(比如C代码)编译(compile)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比如,我们在Windows平台上,可使用Visual C++开发环境,编写程序并编译成可执行程序。这种方式下,我们使用PC平台上的Windows工具开发针对Windows本身的可执行程序,这种编译过程称为native compilation,中文可理解为本机编译。然而,在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时,运行程序的目标平台通常具有有限的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比如常见的 ARM 平台,其一般的静态存储空间大概是16到32MB,而CPU的主频大概在100MHz到500MHz之间。这种情况下,在ARM平台上进行本机编译就不太可能了,这是因为一般的编译工具链(compilation tool chain)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并需要很强的CPU运算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交叉编译工具就应运而生了。通过交叉编译工具,我们就可以在CPU能力很强、存储空间足够的主机平台上(比如PC上)编译出针对其他平台的可执行程序。   要进行交叉编译,我们需要在主机平台上安装对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cross compilation tool chain),然后用这个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我们的源代码,最终生成可在目标平台上运行的代码。   举例   编辑   交叉编译   1、在Windows PC上,利用ADS(ARM开发环境),使用armcc编译器,则可编译出针对ARM CPU的可执行代码。   2、在Linux PC上,利用arm-linux-gcc编译器,可编译出针对Linux ARM平台的可执行代码。   3、在Windows PC上,利用cygwin环境,运行arm-elf-gcc编译器,可编译出针对ARM CPU的可执行代码。   4、在Windows系统上,利用Keil Uvison工具,开发出运行在89C51单片机上的程序。   5、在Windows系统上,利用CodeWarrior IDE工具,开发出运行在Freescale XS128单片机上的程序。

上一篇:
编程经验-模块化和分层
下一篇:
那么评判一个APP用什么技术来开发呢
本文目录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