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成功在于兴趣小组,在SNS独占了一片空间 现在,豆瓣网被视为中国WEB2.0应用的示范网站,在多个行业评选和第三方排名中皆处于前列除了每月增长的用户数字,能证明其成功和品牌效应的莫过于遍地开发的仿豆瓣网站 豆瓣网由前某物流咨询公司CTO杨勃于2005年3月创办,启动资金是杨勃几个朋友共计不到2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以独到的书评影评乐评主题社区著称,因为开创了国内Web2.0新模式而闻名从构想到技术实现均由杨勃一人完成 与传统门户网站依靠大规模高成本的市场营销推广自己的手法相异,豆瓣的知名度基本上是通过最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实现的,也就是依赖于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 豆瓣表面上看去是一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 用户创建兴趣小组…把主导权交给用户,而不是像论坛一样事先定义好的类别 豆瓣全部使用python开发。网站后台的搜索引擎基于Twisted, GUI基于Quixote,还用到了cElementTree, MySQL和 PIL,除了这些,豆瓣基本是从头开发(由杨勃一个人四、五个月时间)完成,这是豆瓣技术的基础。纯粹的技术原理之外,相关豆瓣技术还有三个核心原则: (1)以用户为中心 这看上去像是废话式的老生常谈,但在实质应用上,却还是有很多网站抓不住要点,做了很多,但都不是用户想要的。说到底,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Web2.0 改变了一些产品特性的优先级。原来做产品,可用性的优先级会往后放,而把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现在则由于要给普通用户使用,必须要以用户为中心,肯定要从易 用的角度出发了。现在的网站开发不是为了追求Pageview了,而是为用户提供需要的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杨勃看来,对大部分人来说,书籍、音乐、电影的选择特别多,这就带来一个方向,也就是需要发现和分享。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大家共享之后就会产生口碑传递。“所以,一开始做豆瓣不是为了做一个网站,而是满足人们的一个需求,如果对用户没用,只是新鲜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同一类型的各个网站技术高低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但只需要使用一下网站,就会明白很多差距。为什么豆瓣之前没有相似的构思?为什么众多的跟风者总会感觉差异?创新来自找到需求,细节来自了解需求。 WEB2.0网站技术不需要照抄豆瓣,但从豆瓣建站的出发点,技术人员可以多考虑几种完成项目的方式,思考相互之间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样做会不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用户的感受是怎样的?如何做得更好? (2)简单的前台与复杂的后台 符合用户的习惯,简单的前台界面不代表系统的简单。事实上,正相反,在Web2.0的系统中,后台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一些表面看起来很简单的功能背后可能需要大量的程序和计算的支撑。 (3)快速开发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豆瓣拥有十多万的注册用户,Alexa的流量排名在一千左右,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却一直就只有一台八千块钱攒起来的服务器、一两个人的开发团队维护着。
本文目录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