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晶振32768HZ(32.768KHZ)
精确计时常用32.768KHz晶振,因为2^15=32768,经过分频很容易得到1HZ。不使用太高频率的,也有利于降低电路功耗
有源晶振 无源晶振
Crystal 无源晶体 Oscillator 有源晶体(里面有有源器件) 无源晶振未必不能多引脚,多引脚未必一定是有源晶振,但有源晶振一定是多引脚的 如果用有源晶振,接一个脚,如果用无源晶振,接两个脚 1.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 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 无源晶振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eet上有建议的连接方法。无源晶振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振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无源晶振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使用时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晶体。 2.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 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里面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价格相对较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无源晶振:就是一个晶振,依靠配合其他IC内部振荡电路工作。 有源晶振:晶振+振荡电路,封装在一起。给他供上电源,就有波形输出。。。
有源晶振输出是正弦波还是方波
做以太网时候50M有源晶振输出用示波器查看是类似正弦波的,后查了网上一些资料,应该是正常的 拆解有源晶振 可以看到 有源晶振 = 普通晶振+逻辑电路 无源晶振输出正弦波。有源晶振输出正弦波或方波。 如果有源晶振把整形电路做在有源晶振里面了的话,输出就是方波,但很多时候在示波器上看到的还是波形不太好的正弦波,这是由于示波器的带宽不够,好像有源晶振20MHz,如果用40MHz或60MHz的示波器测量,显示的是正弦波,这是由于方波的傅里叶分解为基频和奇次谐波的叠加,带宽不够的话,就只剩下基频20MHz和60MHz的谐波,所以显示正弦波。完美的再现方波需要至少10倍的带宽,5倍的带宽只能算是勉强,所以需要至少100M的示波器。 但是上升沿和下降沿会有过冲和下冲。 需要5~6倍以上的带宽示波器,低于这个带宽的示波器,看到的就只能是不准确的类似正弦波了。
可编程时钟发生器
可编程,集中时钟供应